梦想为盘,创新作桨

文章: 推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20-03-06 16:44 阅读:
  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生活,并且要有品质地生活。因此一切焦点,都在“发展”二字;一切梦想,都于发展处延伸开来。

  倘若人生是一场摆渡,庸人者,浑浑噩噩,就像被时光贩卖的过客;异人者,任性恣肆,如同漂泊于海上的神秘岛屿;而吾侪,俗人而已,必要以梦想为盘,创新作桨,方可如佛语般“波罗密多”(到达彼岸)。

  梦想,即发展方向。梦想不会发光,然而它澄澈而明晰。它如同月亮,浸透了阳光,又播洒了光芒。而阳光,正是我们对梦想执着追求的信念,是我们燃烧着的青春与创新力。

  梦想引领航向。我们若要掌握好梦想的罗盘,必须注意两件事。其一,梦想不可太虚。有梦想固然是好,然而这梦想应该如维特斯根坦所说“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把梦想拉下幻想的神坛,也许天空便顿时清朗起来。其二,梦想不可太多。马云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太多的热望反而成了心里的迷执,晨风一吹,就只剩下虚无。《道德经》有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心要执着于一点跳动,船只能有一个航向,不如像汪国真一样“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如果梦想代表远方,那么创新就是脚下。但很多时候,脚下的这条路并不平坦,且受到了很多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的教育现状与创新机制。有很多人也在问“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力低下?”

  在我看来,首先,中国人创新能力低下只是一种错觉。其实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之中并不乏创新的火花。错觉之所以产生很大部分是因为这种创新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执行(当然,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已经走在了路上。无论是科教兴国的号角还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呼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创新之风正在渗入九州大地。第三,“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这是康南海说过的一句话。然而,在如今的太平世,创新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发明的范畴。我们在管理模式,企业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样是创新力的体现。因此,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的能力,也不要说什么教育制度扼杀创造力的空话。倘若“中国梦”是一艘巨轮,我们每个人应以创新作桨,驱动它不断前进。

  梦想引航,创新筑梦。人总是处在无限的循环与继承之中,唯有创新,我们才不会停滞于原点徘徊寻找;唯有创新,我们才能真正逐梦未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将这支桨运用得熟练自如,也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居里夫人,袁隆平的故事早已被我们嚼的烂熟,但我们也只是将残渣啐出,却并不吸收养分。我们不乏能力,只是缺少一种精神。其实,任何一簇创新的火花都有可能点亮一个春天,只要你足够勇敢,足够自信。另一方面,舟行泽上,必要有一汪沧海承载我们长风破浪,也就是政府或社会的创新机制建设与平台搭建。上世纪80年代浙江人创造的“德清模式”,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它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效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不愧为创新机制建设的先驱。上海市将“创新、锐气、多元、时尚”作为上海青年文化的发展目标,并且推出创意论坛,创意周等活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创造力。建设和完善创新体制,为创新力的发掘与施展提供平台,这是政府的责任与目标。也许在创新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北岛的《太阳城札记》中写青春是“红波浪,浸透孤独的桨”。我们便是踏着这青春的波涛,以梦想为盘,创新作桨,孤独而无畏地航行。有一天,我们终将携着创新与梦想的双翼,走向凛冽的天宇,走向发展的恒途。

  高二:周思艺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性以及文中内容分享来源网络,不确定是否原创及转载,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用于部分引用评论学习,如有侵权及异议,请及时联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