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风俗“回家过年”
酉鸡走,戌狗来,又是一年春节到。无论是春运大幕开启,还是超市中的人头攒动,如同往年,都给人一种由衷的喜悦。这倒使我想起了老风俗中的“回家过年”。
老风俗中的回家过年是意味深长的,无论是在外地工作的游子,还是同城却分家另过的晚辈,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家。这个家,实际上就是自己父母的家,长辈的家,父母在家就在,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年”。这里体现的是绵延不绝、刻骨铭心的孝思和亲情。
在我童年时,也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两个长辈,过年时是必然要见到的,这就是我的舅舅和三表伯。舅舅在四川某地开汽车,每逢过年他都会回来,住上十天半月,与我的外爷姥姥和妗子全家团圆。舅舅还要在初三或初四,来我家看望他的姐姐——我的母亲,与我的父亲说上几个小时的家常话,甚至喝上几盅酒,耳酣脸热,那个亲劲儿,现在想起来还很热乎。
三表伯在甘肃黄土高原上的一家科研所工作,那时我的姨奶还健在,三表伯要带着三表娘和几个孩子回来,与姨奶一起祭祖、熬岁过年。在过年的几天中,三表伯还要到南关看望他的姨母也就是我的祖母。祖母高兴,会烩上一锅香喷喷的烩菜,招待他的亲外甥,祖母叫着三表伯的乳名,只怕他吃得少了。
这个风俗,在洛阳在老城,至今犹然。追根溯源,晋代就有记载。晋周处《风土记》说,“晋人每至除夕,通宵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三国归晋,当时洛阳是首都,流风所及,千年不失。以至于后来朝代更迭,河洛文明播迁四方。
今日之春节,全民共欢,普天同庆。归心似箭,赶路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咱洛阳孟津老乡赵芳子,在上海打工,今年1月25日早上,他从上海回洛阳到达洛阳火车站。由于当天下大雪,客车停运,打车回孟津要60元,为了省钱,他决定带50多斤的行李徒步回家。市区离他家有40公里,他辗转步行了一多半,遇上好心人搭了顺风车,终于在当天下午回到了家。感动我的是,他的行李中有一小袋草莓,这是他在火车上花了10元给孙子孙女买的。他在雪天路上连60元打车钱都不舍得花,满心牵挂的还是他的孙子孙女!
回家过年,归心似箭,无论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回家过年,全家团圆。这是国人的习惯,也是国人的感情和牵挂。家要美文网https://www.yaomeiwen.com有父母,有儿孙,有祖先的魂灵,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不尽的乡愁乡思,是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