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捅蜂窝
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没有可比性。那时的孩子没有电子产品,没有衣食无忧的舒适感,但那时的孩子却是最快乐的。
因为没有太多的娱乐设备和设施,孩子们便不断地开动脑要美文网筋,不断地寻找快乐,不断地寻找刺激。
父母吃完早饭便匆匆下地了,说是早饭,也只不过是疙瘩汤,窝窝头,不放盐的蒸白菜。哥哥负责收拾碗筷,我胡乱地扫着地上的碎屑垃圾。
我们俩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便爬上房顶去寻找快乐。
还是房顶上好,空气新鲜,视野开阔,即便骄光线热烈,也不用担心,邻居家靠近我家堂屋并排种了好几棵白杨树,浓密的绿叶哗哗作响,我家院里也种了三棵枣树,只不过遮阳效果差,给我们俩乘凉足矣。
我们在靠白杨树的下面躺着乘凉,看着树叶随着风浪翻飞,望着细长的光线尽情地挥洒到我们的身上。
哥哥说:"如果我们在树上是不是更好玩?"
我觉得这提议不错,便问哥哥:"要不你上去试试?"
哥哥说:"行!"
我们站起身来,看几片翻飞的叶子后面有一个马蜂窝。面口朝下,密密麻麻的小圆孔,数不清的蚂蚁倒挂在面口上,不停地蠕动着,周围还有飞着的三三两两的马蜂,有来的也有出去的,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哥哥说:"要不,我把马蜂窝捅下来?"
我使劲地点着头说:"好。"那时我也不知道捅马蜂窝的后果,就跟着瞎点头。
哥哥找来一个长竹竿,担心不够长,又找来一个短一些的木棍,绑在了竹竿上。确保足够长之后,哥哥还不忘告诉我:"等我捅了马蜂窝,你就赶紧趴下。"还觉得不放心,并让我躲在他身后。
哥哥慢慢地举着长杆子,小心翼翼地朝着马蜂窝的方向移动,等快靠近时,哥哥用力一捅,他便飞快地趴在地上。而我还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我还傻傻地看着马蜂窝。
哥哥扭头一看,我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哥哥便使劲地拽我的衣服,我才知道危险来了。但是已经晚了,一直马蜂正向我重来,速度非常快。我哪里还有躲得时间,额头上感觉到针扎似的疼,不一会儿一个大包便起来了。
我疼的哭了起来,哥哥还埋怨我:"让你趴下你怎么不听呢?"
我似乎更委屈了,泪水不住地往下掉。
母亲回来后,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狠狠地训斥了我哥哥,哥哥也委屈地想掉泪。母亲安慰了一阵才好些了。
母亲找来了马齿苋,把挤出来的汁液滴到了鼓包处,经过半天的时间基本上消肿了,但是红色的印记还在。
母亲告诉我,幸亏是被一直马蜂蛰了,如果是好几只或者更多只,那后果就严重了,必须得去医院治疗。
我听了汗毛都竖起来了,越想越害怕,本来就胆子小。
从那以后,我便远远地躲着马蜂。即便是冬天的空巢窝,我也是小心地翻看着,生怕突然冒出一只马蜂来。
有时想想也应该感谢哥哥,如果不是他,我怎么会知道马蜂的霸道呢"别惹我,否则,我就绝地反击,给你留个大大的纪念在额头上。"
也因为这个包,让我记忆深刻,不然怎么能把烈日,白杨,蜂窝,马蜂联系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