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语文老师

文章: 推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20-03-06 16:44 阅读:
缅怀我的语文老师
与时下炙手可热的美眉作家鲍晶晶一样,我们的共同点是特别酷爱文学和写作,虽然性格迥异,相差数十岁,求学阶段有不同的年代背景。

  但曾有过十分相似的经历,从初中开始,我一度对文学的痴迷,曾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不瞒你们笑,那时连上厕所,也分秒必争,不忘带一本小说或文学期刊浏览,尽管4、50年,弹指一挥间,那段时光,已成了“昨日黄花”、“过眼云烟”的邈远历史,但当时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如果说今天我在写作上有什么创意与业绩的话,那么我首先得感谢中学的写作启蒙夏立言老师。

  由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颇得班主任兼语文教学的夏老师青睐、赏识,拙作经常让他当作范文,课堂上当众摇头晃脑地、昂扬顿挫地深情朗读, 给鄙人在同学中的威望加分不少。再加上“拙作” 总是频繁亮相在“浪花”校刊上,颇得少男少女的垂青,周围总是“众星拱月”般的围绕着一群忠实的“粉丝”与崇拜者。

  夏老师头发花白,清癯干瘦、面孔黧黑,50多岁,一年四季穿衣朴素,不修边幅,胡须拉茬,好像过去的落魄失意的旧文人。大多数季节总爱穿一身洗得乏白褪色的蓝咔叽中山装,而且上衣口袋总是不忘插红蓝墨水的两支自来水笔, 似乎随时准备帮学生批改作业。

  他平时表情严肃,不拘言笑,因此有的女生见他都心生畏惧。但一进入讲学状态,他就眉飞色舞,立即像换了个人似的,引经据点、谈笑风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所以一堂课下来,他的觜角总残留有白色的吐沫,个别男生背后偷偷给他取了个绰号,称他“夏大蟹”。

  一般情况下,夏老师在黑板上往往一公布作文题目,全班同学的目光不外乎马上不约而同地齐刷刷聚焦在我身上,好像我有什么写作的“秘藉宝典”似的,近在咫尺者利用地理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我身旁探头探脑,争得窥看先机。其他人则要远离座位“长途奔袭” ,侦察动态。更有甚者耐心伺候在边,专看我如何起笔,怎样开头……不过那时,说也怪,就如评书上常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只要思忖片刻,须臾,文思遄涌,词句如行云流水,喷涌而出。

  我写作文基本上,既不打草稿,也不列提纲。这样人家分二道步骤完成的作业,我一气呵成。因此缩短了不少写作时间!并且还保质保量、连创高分。你说,怎不让同学们面面相觑、迷惑不解呢?

  在全校不分高、初中的作文比赛中,冠军总是与我“失之交臂”, 无缘夺魁!但聊以安慰却当仁不让获个“榜眼”(二等奖) 殊荣。

  不过,与鲍晶晶不同的是:我不局限以读书方式满足如饥似喝的文学嗜好,获取营养。我特别喜欢收听广播,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小说”、“电影录音”、“ 广播剧”、“ 评书连播” 等栏目都是心中的最爱,对我来说收听广播,也是理想的文学熏陶。为了方便收听,我甚至还设法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

  夏老师孤心苦诣、治学严谨,文字功底很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批改作文也与众不同,别具匠心。

  他总是手拿里一支蘸红“生花妙笔”,在我们作文簿上,“纵横驰骋”,描描画画,激扬文字、挥亳泼墨。除了最后留下他那遒劲凝炼、力适纸背的批阅“墨宝”,遇到心仪的妙词佳句,还会在每句下面点出一长串的“硕点”,这硕点还会根据遣词造句的精妙和意境营造的高招,分三、六、九等,有的像串水波,有的像鹅卵石,有的呈红三角,下面画一个小圈,一般含有“字字珠玑”之意。

  如果不仅硕点、园圈,兼而有之,还在章节的末尾加一个仿佛英文草写的G字,那么,可认为摹物描景,句句上乘,“奉若皋臬”。

  所以我的作文,经过夏老师的批阅“加工”,往往琳廊满目、精采纷呈。似乎成了“工艺美术品”,身价徒增。同学们都争相传阅,“爱不释手”。我也有点“晕”,似乎有点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最有意思的是夏老师给学生作文批阅分数,极其认真、一丝不苟,有言在先:“错别字扣一分,标点符号不当,扣零点三分”。执法严明、不讲亲疏,一视同仁。很有敬业精神。这方面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印象。

  这下可倒好!每个学生的作文分值宛如现在农民工年底公布结算工钱,最高的91.7分,其他人有62.4分、71.6分、78.4分、最倒霉的给了个59.9分!

  夏老师订有一本“雨花” 文学 期刊,这是他的最爱。他每到年底,还将一年的“雨花”以材质牛皮纸设计装璜精美封面,合装成册,加以收藏。一般的人都别想“染指”,唯对我罔开一面,是个例外。

  当夏老师每次把还散着浓烈油墨请香的最新“雨花”期刊第一时间送到手上时,我真有些受宠若惊。甚至有一次激动得眼睛湿润了……我自幼失去母爱,是伯父抚养长大的。本来伯母属伯父“续弦”,膝下无翩,言明将我过继为“养子”。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平起波澜,风云突变,伯父前妻之子,即我的堂哥,从太原工学院大学毕业回通,他生怕“失宠”与丧失财产继承权,几次上门肇事,闹得“鸡飞狗跳”, 碌碌翻天,不得安宁。伯父被逼无奈,只有让我一直食宿在校。并声明只负学费、生活费(其实部份为生父所供),不再享受“继子”待遇,“非请莫归”。从此我噩梦开始了……从那以后,过年过节,我没有团聚,没有亲情,没有天伦之乐和美味佳肴,仿佛成了无依无靠、孤苦宁丁的孤儿。

  学校的图书室星期天和年节,基本不办理借阅,可由于夏老师予先打了招乎,称情况特殊,於以照顾。从那以后,我似乎拥有“金书铁券” ,再严的制度也可逾越,可破例待在里边尽情“博览群书” 浏览杂志, 既无需办任何手续,也无任所何约束,真可谓:如鱼得水,乐不思蜀。“眼睛一睁、看到熄灯”。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性以及文中内容分享来源网络,不确定是否原创及转载,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用于部分引用评论学习,如有侵权及异议,请及时联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