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郭镇的水煎包
故乡回郭镇的水煎包一直在我的记忆中飘香,恒久不散。
那天,我又在梦中看到了金黄的水煎包。便在日记上写道:“我将顺着河流,逆流而上——回故乡,回郭镇。”
进村回家的路,是月芽儿形的,因此我的村庄叫南河湾。在村庄通往镇上的河道里,我踩过每一块鹅卵石,扳扶过我父亲和村民种植的每一棵小榆树。
镇上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座学校,每一张笑脸,池塘,宗庙,祠堂,粮库,我都耳熟能详。但是,最吸引我的是各色美食。狗碰烧鸡、卤猪头肉夹火烧,迷醉了几代人。尤其水煎包,是全镇人的心头好。年前,我和弟弟、弟媳通电话,谈起镇上的水煎包,仿佛能看到他们立马从沙发上跳起来,两眼放光,说起来滔滔不绝,感慨万千。
水煎包,是一部回郭镇人的生活史,是十万人的故事大全,是方圆几十里的美食“地标”,是我们生命中记忆的一部分。
说起来,水煎包的做法并不复杂。用的是发面,牛肉、羊肉萝卜馅,包好后放在一个特制的大平底锅里煎。先是往锅里放油,把生包子压成扁圆或者椭圆,整齐地放进平底锅,将调好的稀面汁顺时针倒进包子缝隙间。稀面水像小溪一样流向包子四周,这时盖上木锅盖。打下手的人开始拉风箱,继而加速,把火势扇旺到四面窜火苗。听到满锅“呲啦啦”煎声响起,热气“噗噗噗”地向高空蒸腾时,掀起锅盖把包子翻个个儿,然后抡起特制的小油壶,在包子上滴几滴小磨芝麻香油,再煎。大约五六分钟,一锅内软外焦、皮脆透明、香气扑鼻的水煎包就可以出锅了。
一盘水煎包子端到桌上,远看满眼是香,近看香气扑鼻,吃到嘴里,香到舌根,低头一闻,直觉得肠胃都激动都流口水,恨不得马上跳出来咬上一口。小孩子吃水煎包的第一个动作,首先是吃皮儿。不管你买几个,师傅都会在盘子里,给你加上两块儿硬币大小金灿灿的黄脆皮。别看这小小几块香脆皮,那是全镇孩子们的最爱。
过去,各家经济收入微薄,吃水煎包是极其奢侈的事要美文网https://www.yaomeiwen.com。大多数人一年能吃上一次水煎包,也不容易。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吃水煎包的记忆终生储存在脑子里,深藏在思乡的情结里,根植在生命的最深处。
回郭镇,丁字形集市。南北一条通商大道。北通嵩山脚下,南抵伊洛河十里长堤,其间穿镇而过,下面是河道,与大道并驾齐驱。在丁字路口下一道缓慢小坡,往东走百十米,依次排列着回郭镇名吃。第二食堂的焦黄小炒面、粉芡油炸羊肉片汤、狗碰烧鸡、梅豆角三刀等各式糕点铺,与街口南北的羊肉水煎包、牛肉水煎包、肚包肉、羊杂饸、猪杂肺片汤、豆腐丸子汤、饺子等名吃集中荟萃,在这两条丁字形集市上交相辉映。其中属各色水煎包卖得最火爆。
临近年底,人们南来北往,熙熙攘攘。本地的白菜大葱香菜,来自玄奘故里的洁白清脆的银条,来自九朝古都洛阳关林的灯花、烟火、鞭炮、蜡烛、门神、老灶爷、花布、花衣裳,来自嵩山脚下小相、后林、鲁庄、北侯、南侯、东侯、西侯、安头等村的羊肚子毛巾、核桃红枣干山货。人们物物交换,把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热气腾腾的空气里交织着乡村的酸甜苦辣香。乡村日子长,既然来到回郭镇,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坐下来,美美地吃上几个水煎包,喝碗杂饸汤,更不会忘记买一摞水煎包,带回家给亲人尝。
一代代小孩子盼着过节过年,盼着赶集,盼着家里来客人。外婆舅舅,表叔姨妈来家,不是他们带来一手巾兜水煎包,就是家人到街上买回水煎包款待他们。
水煎包到底有多好?在我的记忆里,街头巷尾七八家水煎包子铺,一天到晚都热气腾腾,人头攒动。人们还没有走到大街上,还未来得及看到摊位,那直透肺腑的香味就远远飘来,使人不由自主地流口水。孩子们如果一年不在集市上吃一次水煎包,这一年就觉得白过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一路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鼓点走出来的乡村人,对家乡美食的记忆,尤难忘怀。每次回家,穿镇而过,无论冬夏,水煎包依然是我们的最爱。后来有人把回郭镇水煎包开到巩义市,引进郑州市的大酒店,带到省内外,我亲眼看到杜岭街上的回郭镇水煎包子店。但是很少有记忆中那样的美味。一是吃水煎包的年代已经远去。那时物资匮乏,身体缺少营养,当地人吃水煎包如同吃大鱼大肉般过瘾。如今各种美食花样翻新美不胜收,水煎包只能成为人们可点可不点的一道主食;二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煎包属于回郭镇特色小吃,深扎在地域性很强的传统饮食文化沃土之上。经营者为了竞争,舍得下好肉好料,不惜成本调出好味道,绝不会在面馅里做手脚。因经济实惠口感好,人人爱之食之。
水煎包虽然好吃,不是人人都能做。回郭镇能婆婆巧媳妇多,十之八九都尝试过做水煎包,可是都无法和镇上各姓饭铺的爷们比“手艺”,他们是真正的美食高手,举手投足间,已把古镇千年的文化底蕴演绎到极致。据说当年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班师回朝,途经回郭镇,不仅刀斩了祸害生民涂炭百姓的遏风洞黑龙,还吃过当地百姓做的水煎包。
现在,如果我的父母仍安在,也该是我们携子孙回家团聚的好时光。当全家途经镇上时,我一定会告诉亲人们:“都坐下来,今天我请大家吃水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