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说话方式,毁了你的优势

文章: 要美文网 推荐: 要美文网 时间: 2020-12-09 11:42 阅读:
别让你的说话方式,毁了你的优势

  别让你的说话方式,毁了你的优势会说话的人,都有分寸感,

  曾在《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中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名小助理,非常聪明活泼,言辞犀利,爱开玩笑,无论上学还是工作,一直是身边人的“开心果”。但是在公司三年了,一直在基层的职位原地踏步。

  她很苦恼,向学心理学的朋友请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向上司开玩笑造成的。

  有一次,上司穿了一身新衣服去上班,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同事都没有说话,只有她大声喊着:“哎呀,穿新衣服上班?”上司听了咧嘴一笑,她接着做了个鬼脸,捂着嘴笑着说:“哈哈,像只灰耗子哦!”

  还有一次,有个客户来公司签合同。当上司签完字以后,对方连连称赞上司的字写得好。她正好走进办公室,听到称赞声后,一阵坏笑:“能不气派吗?我们头儿可暗地里练了三个月呢!”

  当时上司和客户的表情都很尴尬,她也没多想。不过,从那以后,小助理再也没接过重要项目的工作。

  自媒体人 Spenser 曾说,“不会说话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错过了多少一次次成就自我的机会。”

  朋友阿爽是团队中的骨干,项目内容有一半以上都靠她完成,她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阿爽从不居功自傲,更不邀功,关键时刻,还能顾全大局。

  一次和客户讨论时,上司递交的方案客户不满意,反而接受了阿爽在现场提供的思路,当场对阿爽赞赏有加。女上司当着下属的面,被客户驳回,脸上有些挂不住,阿爽看在眼里,随即笑着对客户说:

  “我这个思路之前也是和张总一起沟通出来的,但当时我们都不太确定这个想法是不是够成熟,就采用了之前那个相对保守的。”

  你看,一句话既帮上司打了圆场,也强调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双方都有了台阶下。上司对阿爽自然更加信任。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分寸感,是一个人对说话对方情感的一个准确的掂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如何让对方感觉舒适,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素养。

  有分寸感的人都懂得好好说话,展示自己为人处事的高情商;没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要负“嘴舌”之责,让人失去好感和信任。

  与人打交道时都需要把握分寸,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留三分余地给人,也留几分空间给自己,才能张弛有度,进退自如,做事情事半功倍。

  会说话的人,都拥有理性表达的能力

  会说话的人,大都活得理性而通透。

  曾看过一期潘石屹的访谈节目,崔永元做采访。大家都知道,潘石屹是商业地产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崔永元在访谈中特别问了他有关房地产、房价方面的问题。

  崔永元问潘石屹:“去年这房子好卖吗?”

  潘石屹迅速回答道:“不好卖,可困难了。”

  崔永元:“为什么?”

  潘石屹:“房子多了。”

  小崔见潘石屹已经入坑,于是冷笑一声,反问道:“您都知道盖得多了是吧?盖多了为什么还要盖?”

  潘石屹犹豫了两秒,立刻机智回应道:“也不会干别的,只会盖房子。”

  这回答真是太妙了,没有正面论述,也没有生气怒目,而是以幽默化解,四两拨千斤。

  会说话的人,总能理性地表达自己,及时理清关系,既不推诿磨叽,也不简单粗暴,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让别人难堪。

  和他们交流,无论我们的话语多没分量、多没水准、多没档次,他们都能“四两拨千斤”,游刃有余地将氛围保持得融洽,顾及我们的情绪。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是一位这样的高手。

  有一次,在任正非直接面对华为基层员工的座谈会上,因为种种原因,一部分员工的提问显得并不“客气”,可无论问题多么尖锐,任正非都如太极高手一般,以柔克刚,将其化解于无形。

  比如,一位员工提到:“请您谈一下爱护和引导员工的问题。”并且举例说,去年有一个员工被辞退,一是因为他的考评都是 C,二是他从不参加工作之余的活动。但是,期间领导一直没有找他谈过。

  “有一次他自评为C时,他的直接上司甚至说:‘正好我的 A, B,C,D 还差一个。’对此您怎么看?”

  问题很尖锐,它考量的是一个领导者的管理思维。任正非并没有像大多数普通小老板一样,直接责备员工的“抱怨”,而是这样回答: 这就像1957年抓右派,我们抓右派时指标差一个,谁去上厕所纳税就是右派了。我们管理水平低的领导就是这样。如果你描述的事实准确的话,那我认为你的主管领导水平太低,需要好好改正……你要尊重前任领导,搞好关系,不至于产生冲突和矛盾,让主管领导给你开一条小路,‘嘟嘟嘟’你就过去了……任正非不仅没有回避提问,而且还以极其幽默的方式消除误解,鼓舞人心。

  “人生总是会有挫折的,挫折有时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任正非的回答有具体的讲述,也有形象的分析;有严肃的解释,也有幽默的调侃。而员工既能对问题有更加透彻的认识,也能情愿接受不同意见。

  为什么?因为听了老板的肺腑之言,每个人都感觉非常舒服。

  会说话的人,都懂得尊重别人

  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个故事: 朋友有口吃,说话慢。有天路上遇到有人问路,偏偏这个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言由心生,一个人会说话的实质是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在说与不说之间,在身份财富之外,为他人考虑不仅是一种体贴,更是一种尊重。

  柳传志的高情商是出了名的,在与人言谈间,中国式的智慧往往令人如沐春风,备受尊重。

  一位《中国经营报》的记者曾经这么评价柳传志:

  “我曾多次采访过他,柳传志走路、说话都很急,但回答每个问题都会认真思考、从不敷衍。”

  作为中国商业领军人物,柳传志说话似乎从不摆架子,直截了当,坦率、真诚,有一说一,不会遮掩。

  “像很多老人一样,如果是非正式场合见了面,他会先问你的年纪。如果你答是62年的,他就会说:哦,立南(联想控股总裁竹立南)也是62年的。”

  他说跟柳传志聊天的情形,就像一个家长总是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子女。吃饭时他会一直劝你:多吃点!多吃点!保健医生不让我吃这些东西。

  柳传志喜欢读史书,读完还特别喜欢和写书的人讨论。《国运1909》的作者雪珥回忆和柳传志初次见面时的情景,说“柳传志甚至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作家聊到自己的身世、家庭、爱好……兴致高处抚掌大笑。”

  蔡康永曾经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会说话的人,在开口讲话时都懂得平等待人。放下架子、抛开身份、坦诚而直率的表达,是对说话对方最大的尊重。

  反观现实中,身边总有些人自觉“高人一等”或“强人一筹”,说话做事不换位思考,有时即使是好心,但说出来的话带刺,也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恶意”。 比如很多事我们提醒过对方,对方还是会做,受挫了,吃亏了,我们忍不住就会说,“我早就说过”“我就知道会这样”…… 又比如我们发现对方说错话或者说谎了,总是习惯当面拆穿。别人背了名牌山寨包,总免不了指指点点,甚至当面戳破。说话直白并没有错,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别人。看破,但不说破,不指责,不马后炮,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也是一种极大的尊重。

  会说话的人,懂得让别人舒服

  地产大佬冯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要问我这些(年薪百万、千万)的老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的回答是,越是高薪的老总在与其交往中,他越会让你感到舒服。越是成功的人,他们往往越待人大度,说话宽厚,言语间处处令人如沐春风。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

  2008年,李嘉诚接受香港媒体采访。

  采访过程中,80岁高龄的李嘉诚认真地聆听每一位记者的提问,生怕回答得不清楚。约好了用普通话采访,他就一直用普通话,虽然潮州话对他来说更加自如。

  “他会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听问题时,专注如小学生;回答时,一定会看着对方。”

  一位内地企业家曾经慕名前去拜见李嘉诚,向他“取经”。回忆这段经历,这位企业家说,李嘉诚和儿子不仅热情接见了他,最让他感慨地是,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考虑到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懂粤语,改说普通话。

  同样取得巨大商业成就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

  会说话的人,都懂得让别人舒服。

  他们不仅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不仅收获更多的友情、更安稳的事业,还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更成功的人生。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性以及文中内容分享来源网络,不确定是否原创及转载,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用于部分引用评论学习,如有侵权及异议,请及时联系。

文章推荐